拍死一只养伤半年,轻则肿痛重则溃烂,你知道令人闻风丧胆的隐翅虫吗?如果这种像蚂蚁一样的小虫出现在你的面前却被你随手拍死,那就芭比Q了,很长一段时间,你的手都将在灼烧溃烂中度过。这种小虫就是大家闻之色变的隐翅虫。
隐翅虫
隐翅虫就像一只体型稍大的蚂蚁,整体颜色是黑色,肚子和前胸上有两道亮眼的橘色,小一点的只有三毫米左右,而体型稍大一点的隐翅虫可以达到三厘米左右,形似胡蜂。全世界的隐翅虫有六万多种,但真正有毒的隐翅虫只有不到种。
中国的毒性隐翅虫种类就更少了,只有20多种。大部分的毒性隐翅虫生活在灌木丛、树林和河边的草地中,那么为何还有人安生地待在家中,却被隐翅虫攻击了呢?其实这是因为隐翅虫是一种趋高性和趋光性很强的昆虫。
一般夜晚时,人们家中的灯光远比树林、草地中要亮得多,再加上人们大多住在楼房中,同样的光源强度下,越高的地方,隐翅虫就越喜欢去。所以万一在家中发现了隐翅虫的踪迹,赶紧在家里的柜子顶上查看一下,是否还有漏网之鱼。
而在我国毒性隐翅虫主要分布在重庆和四川等南方城市,可以说是重灾区了。年夏天,由于炎热,民工们都是在晚上干活,为了方便赤膊上阵,可夜间工作的光源比较强烈,吸引来了大量的毒性隐翅虫。
刚开始民工们并没有在意,落到身上的小虫子都被他们随手拍死,结果导致了大批民工感染了隐翅虫皮炎,而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南方开始陆续出现毒性隐翅虫事件。
隐翅虫为何毒性会如此强?
就是这种像蚂蚁一样的小虫子,只要接触到皮肤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毒性隐翅虫在接触到人体皮肤,就会出现一片一片的红斑或是肿起来的水泡,惨不忍睹。期间会有火辣辣的灼烧感和疼痛,除此之外,反应激烈的人还可能会感到头昏脑胀。
不仅如此,如果你在伤口还在溃烂时忍不住抓挠,流出的液体沾染到完好的皮肤上,就会出现新的溃烂,这是因为尽管是稀释后的隐翅虫毒素,依旧有很强的毒性。
就算伤口已经完全好了,不晒太阳,每天涂抹祛疤药膏,在这样细心呵护下,疤痕也要在几个月后才能逐渐消失,反之,疤痕将永远留在你的皮肤上。
毒性隐翅虫的毒素其实是存在于隐翅虫体内的一种共生细菌,而雌性隐翅虫可以通过产卵的方式,将细菌传给下一代,少数的隐翅虫也可以自身通过食物和环境合成毒素,因此雌性的毒素强度远远超过雄性。
毒性隐翅虫的毒素一般都在它的血液之中,如果直接将隐翅虫拍死,那么毒素就会随着它的血液四散开来,一旦接触到皮肤就会直接中毒,就算是有纸巾等遮挡物的阻拦,也会慢慢渗透到皮肤上,还是会中毒,而中毒之后产生的反应就叫做隐翅虫皮炎。
如果遇到隐翅虫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已经被风干制成标本的毒性隐翅虫,尽管已经过了八年,毒性依旧不弱,有研究人员在整理标本时,只是不小心和一些清理标本的酒精接触,用手揉眼睛后,就导致了结膜炎和眼睑炎的发生。
关于隐翅虫的传说有很多,有老人说这种虫浑身是毒,咬哪烂哪。其实大部分的隐翅虫是不会咬人的,只有极少部分的大型隐翅虫会在遇到危险时,比如被人抓住,才会为了自卫咬人,而咬伤并不会造成中毒,毒性都在它的血液中。
那么面对这样的毒性隐翅虫,我们要怎么做?隐翅虫很好分辨,就是黑色身体上带两道橘色的小虫,但现在有很多小昆虫为了保护自己,将自身的样貌朝着隐翅虫方向进化,如果不是见多识广的专家,一时间还真分辨不出是不是真的隐翅虫。
但是不管是不是隐翅虫,都要尽量离得远远的,等它自己离开。如果实在害怕,可以把纸片或者稍薄一点的片状物体放在隐翅虫前进的路线上,等它爬上去后,直接拿着丢得远远的,或者用一个趁手的工具直接将隐翅虫弹飞。
但不要以为不拍死它就万事大吉了,如果隐翅虫自己感受到了危险,会直接催动全身血液布满身体表面。这时的隐翅虫就算你不直接接触,它爬过的路线,待过的物体表面都会布满毒素,只要碰到依旧会中毒引起皮炎。
所以如果发现隐翅虫或者形似的昆虫后,不要去招惹,等它离开后,爬过的桌面一定要记得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