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所以眼睛与五脏六腑都有密切联系。
正常人的眼睑和两眦应当是红润的,白睛应当是白色的,虹膜应当呈现出褐色或棕色(白种人虹膜则呈蓝色),角膜应无色透明,从瞳孔能观察到眼内容物和眼底。而病理性的异常改变主要有目赤、白睛发*、目眦淡白、目胞色黑晦暗等,分别提示了实热证、肝胆疏泄失常、血虚、肾虚等情况;若是眼睑漫肿,又红又热或眼窝凹陷,或眼球突出,则分别提示了风热*邪客于眼睑、伤津或精衰、肺气不宣或痰气壅结等情况。
五轮,《审视瑶函·五轮所属论》解释为:“五轮者,皆五脏之精华所发,名之曰“轮”,其像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也。”
五轮学说认为:
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内、外两眦(包括两眦的皮肤、肌肉、泪点、泪阜等)属心,称为血轮;
白睛(包括球结晶膜和前部巩膜)属肺,称为气轮;
黑睛(包括角膜、前房、虹膜)属肝,称为风轮;
瞳神(包括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等)属肾,称为水轮。
人有五脏,眼有五轮,轮之与脏无非标本关系,“脏有病,必现于轮”,轮有病脏亦必有变化,因此通过轮脏所属关系,可以从眼较早窥得内脏病变。
一、肉轮(脾)
“上下眼胞,属乎脾土,应中央,戊己辰戌丑未也,脾主肉,故曰肉轮。脾土主乎运动,磨化水谷,外应目之两胞,动静相应,开则万用,如阳动之发生,闭则万寂,如阴静之收敛,象土能藏万物而主静,故脾一合,则万有寂然而思睡,藏纳归静之应也。”(《审视瑶函·五轮所属论》)
(一)正常现象:脾胃消化吸收与运化的功能正常则眼睑色*丰润而有光泽。
(二)病理现象:
1.眼睑下垂、眼睫无力。多中气不足。
2.目乏,多脾虚夹风。
3.眼睑非炎性浮肿,多脾虚夹湿。
4.眼睑红肿硬,多脾胃积热。
5.眼睑湿烂、痒痛,多脾有风湿热。
6.睑结膜乳头、滤泡增生,多脾胃湿热有瘀。
7.睑结膜颜色变淡,多脾虚血少。
二、血轮(心)
“目又有两锐角,为目大小,属心火,应南方,丙丁巳午也,心主血,故曰血轮。人脏有大小二心,故目亦有大小二轮之别。”(《审视瑶函·五轮所属论》)
(一)正常现象:血脉流畅则内眦部血管红活而有光彩。
(二)病理现象:
1.内眦部充血、刺痛。多心火上炎。
2.内眦部红肿流脓,多心火炽盛,兼有瘀滞。
3.长痣(痦),一般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征兆。
4.短期内出现紫黑色,伴有胸痛,一定要注意冠心病、心绞痛的急性发作。
三、气轮(肺)
“其内白睛,则属肺金,应西方,庚辛申酉也,金为五行中之最坚,故白睛亦坚于四轮,肺主气故曰气轮。”(《审视瑶函·五轮所属论》)
(一)正常现象:肺气充沛调顺,邪不易入,则白睛色白而润泽。
(二)病理现象:
1.球结膜充血,多为热邪犯肺。
2.球结膜水肿,多为风邪犯肺。
3.球结膜肿胀而混浊,为肺热亢盛。
4.眼分泌物深*而干结,为肺实热;淡*而稀薄,为肺有虚热。
5.巩膜充血肿胀,多肺热郁结或郁火上犯于肺。
四、风轮(肝)
“白睛内之青睛,则属肝木,应东方,甲乙寅卯也,木在四时为春,春生万卉,其色青莹,目能鉴视,故目为肝木之窍,肝木主风,故曰风轮。”(《审视瑶函·五轮所属论》)
(一)正常现象:肝气和顺,肝阴充足,则黑睛色青而有光泽。
(二)病理现象:
1.角膜溃疡,表面白色为肝热,带*色为肝脾湿热,此时舌根部常有*腻苔。
2.角膜溃疡表面较清洁,或呈灰色,为气虚或肝阴不足,后者常伴有淡红色的角膜新生血管。
3.角膜或虹膜新生血管粗大者,多火郁于肝,或气滞血瘀;细小者多肝阴不足。
4.前房积脓,为肝脾实热。
5.瞳孔紧小,多血分有热、或肾热。
6.睫状压痛明显,多肝热重。
7.角膜葡萄肿或眼球突出,多肝火旺或肝气盛。
五、水轮(肾)
“青睛之内一点黑莹者,则为瞳神,属乎肾水,应北方,壬癸亥子也,肾主水,故曰水轮。”(《审视瑶函·五轮所属论》)
(一)正常现象:肾阴盛阳充沛则瞳孔色黑有神,目光炯炯。
(二)病理现象:凡外眼正常而自觉视物模糊,眼前黑花飞舞等,皆归入曈神疾患(即内障)的范围。包括现代医学的所有玻璃体病、眼底病、视神经病,多以肝肾不足为根本,但发病开始可以出现各种不同的脏腑气血失调的症状。
五轮之中,四轮不能视物,惟水轮普照无遗,神妙莫测,乃先天之精液,肇始之元灵,人身之至宝,犹夫天之日月也,是以人之瞳神损者,不能治矣。(《审视瑶函·五轮所属论》)
《明目至宝·论五轮受病之因》:“肝病是风轮,色*而赤,交受风热,色*而黑,乃肝肺冷;心病是血轮,色赤而疾,心受热*,赤而痛者,心主夏之气;脾病是肉轮,色*而肿,是脾虚,色赤而痒,是脾气积热;肾病是水轮,色*而光,是肾受风热之邪,色昏而浊,肾气虚败;肺病是气轮,色*而赤,风热*攻。赤极而痛,火*伤金。”
清·吴谦《眼科心法要诀·五轮所属部位歌》:
五轮肉血气风水,肉轮两胞血轮眥,气轮白睛风轮黑,水轮瞳子自当知。
此外,五轮学说配合生克理论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意义,如《眼科阐微·辨五轮病源用药论》曰:“夫两眼角红丝穿入白珠如线者,乃心火克肺金也。当用柴胡、*连、菊花以泻心火,肺金自得其平。白珠红赤灌入黑睛,乃肺金克肝木也。当用桑白皮、枳壳、*芩以泻肺火,肝木自得其平。黑珠凸出胀痛,两胞红肿难开,乃肝木克脾土也。当用赤芍、胆草、生地、麦冬以泻肝火,脾土自得其平。两胞肿,黑珠下陷难开,是脾土克肾水也。当用栀子、石膏以泻脾土,肾水自得其平。三症俱先点白玉锭,次点元灵丹,有云点至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