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将高考状元炒成教育神话
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准公布“高考状元”,不准以任何名义炒作
“高考状元”,但是,每年高考分数一出,各地新闻媒体便想方设法揪出所谓的“高考状元”,在各大报章和站显要位置大张旗鼓地刊登
“状元”的资料信息,“高考状元”俨然成了高考过后最具卖点的特大新闻。
不可否认,好奇心理驱使公众对每年的
“高考状元”充满无限的期待,而宣传报道“高考状元”在某一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公众的心理需要。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学校却将“高考状元”作为重要的办学业绩,作为招生宣传的主打内容,这无疑使“高考状元”的宣传偏离了方向。事实上,不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社会公众,对于“高考状元”都应保持平常的心态,勿将高考状元炒成教育神话。
首先,“高考状元”只是高考分数的第一名,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考生的高考成绩不仅与自身的学业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且与考生对考题的适应性、考场的环境、考生的心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息息相关。高考成绩几分之别无法表明学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其次,“高考状元”并不是靠死教硬学得来的。纵观各省市出现的
“高考状元”,他们并不是只会学习、反复做题的书呆子,而大多是全面发展的尖子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智商,擅长自主学习,而且具有一定的专长与才艺。
第三,“高考状元”只是成功的开端,并不代表结果。成为“高考状元”、进入心仪的大学,固然可喜可贺,但我们同时应当看到,这仅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起步,“高考状元”能否在长远的人生路途中获得足够的发展,依然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以及今后的发展机遇。所以,以高考成绩论英雄,断言
“高考状元”人生发展的轨迹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科学的。
其实,“高考状元”仅仅代表学生一次考试成绩,并不应当承载过多的内容。社会公众不能仅仅关注“状元”的分数,还应关注“状元”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良好的个性品质,善于发现“状元”身上可借鉴与学习的因素,如此,才能充分发挥“高考状元”的积极意义。
(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