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计在于晨!”经过一宿的休息调整,清晨起床后,人的精力充沛,正好是美好一天的开始。但清晨时,机体的一些表现也是各种疾病信号的表露时间。
清晨,人体代谢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血流缓慢,血液浓缩,肌肉比较松弛,所以很多疾病更容易“露出马脚”。
一、口干、口臭、口苦
晨起后,一说话发现口臭,甚至“臭气熏天”,在没有吃夜宵、产气食物的前提下,可能是肝胆湿热、也可能是胃火炽盛、或口腔内有炎症出现。
中医认为,肝胆湿热会导致“浊气”上逆引起口干、口苦、口臭等,这时需要适当用一些清热利湿、去火消炎的食物降降火。
二、强烈饥饿感
经过一宿的代谢,机体的胃部排空,大多数人在清晨上完大号会有饥饿感。但有些人凌晨4-5点醒来就感到饥饿男人、心慌不适,还伴有疲乏无力,吃些食物才能得到缓解,这个情况要小心糖尿病。
三、头痛、头晕
正常来说,经过一宿的休息,机体应是精神饱满,浑身有力。但有些人清晨起来后头脑不清醒、昏沉沉的或是有头晕的症状,这可能血脂增高引起的,要注意头部和颈部血管是否出现异常,医院查下头部、颈部CT,或检测下血脂。
四、浮肿
若晨起后出现浮肿现象,且晚上睡觉前没有吃的太咸、没喝太多水,如眼睑、脚部等出现浮肿,可能是肾脏和心脏功能出现了问题;若从面部浮肿扩大到全身时,则患肾脏疾病的额可能性很高,医院检查。
晨起后,机体发出的信号不要忽视,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切记:晨起后,有4件事不要做!
1,醒后不要立即小便
一些人因晚上水喝多了,会出现尿多、尿急的情况,甚至早上在睡梦中就会被憋醒。若急匆匆起身去厕所,可能会出现头晕。
人在睡眠时,代谢水平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各种生理机能都运转缓慢。这时突然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可能会引发低血压,出现头晕。
建议:晨起醒后,不要立即去厕所,要慢慢起身,最好在床上坐1-2分钟,再慢慢走向厕所。
2,解便时不要太用力
清晨5-7点,是大肠经当令时间,大肠比较活跃,利于排便。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习惯早起后排便的原因。
但有些人因各种原因导致便秘出现,排便时会使劲儿的用力,但这种做法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因为晨起时,血压比较高,加之用力排便,腹压增大,血压会更快的升高,对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或45岁后的人来说,很容易出现脑溢血。
建议:便秘者、大便干燥者、排便不顺畅者,不要过度用力使劲儿。
一方面,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菌类等;另一方面,多喝些水,补充身体水分。
3,醒后不要赖床
很多人放假了习惯在被窝里多躺一会,赖赖床。
但赖床不起的人,躺时间久了会觉得四肢发沉、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反而更加不精神了。
建议:醒后不要赖床,睡懒觉,更不要睡回笼觉。中医认为“久卧伤气”赖床太久会损伤阳气。
不管是不是放假,最好是按照自己的生物钟作息,这样更利于身体健康。
4,醒后不要剧烈运动
早上进行剧烈运动,会刺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同时还打乱了自主神经节律,让人一整天都紧张焦虑;
中老年人早上进行剧烈的运动还容易出现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症。
建议:早上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尽量以温和性的运动为主,如瑜伽、太极等。
45岁后,机体各器官机能下降,是各类疾病的“爆发期”,想身体健康,懂得三件事
第一,懂得健康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懂得健康喝水,能远离很多种疾病。
1,清晨一杯温水
有助于及时补充身体体液,稀释血液,防血液粘稠;还有冲刷肠道、刺激肠壁、促进粪便排出的作用。
2,白天喝水:小口、慢喝、勤喝
白天多喝水利于改变内环境,有很好的养生效果。喝水时放些茶,除了传统茶,还可放些花草茶。
玫瑰玉麦须茶:利尿、降糖
此茶为复方茶,取玉麦须1g,玫瑰花0.3g,玉竹0.3g,蒲公英0.4g制成玫瑰玉麦须茶茶包,每日一包冲泡。
玉麦须,是被人熟知玉米的须子,含有的玉米须多糖、玉米须皂苷和玉米须总黄酮具有降糖作用。入肾经、膀胱经,具有利尿、利胆的作用,还可辅助治疗肾炎水肿、泌尿系统感染等。
玫瑰花,性温,主要起到调和作用。
玉竹,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含有玉竹多糖成分,具有降糖作用。中医记载“除烦闷,止消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
蒲公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利尿消炎的作用。研究发现,蒲公英水提物具有降低正常及餐后血糖的作用。
四者搭配,具有利尿、降糖的作用。
第二,懂得选择健康食用油
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记载,成年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不超过25g。
控制油脂摄入,合理搭配食用油,能预防血管疾病及其它慢性代谢性疾病。
浙江大学食品营养系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营养组专家、亚太临床营养学会主席李铎建议:不吃单一品种的油,最好是各种油换着吃,每人每天吃齐三种脂肪酸,不能偏好任何一种油类。
比如将油酸类油脂丰富的橄榄油、亚油酸类油脂丰富的大豆油、亚麻酸类油脂丰富的苏子油按2:2:1的比例搭配,约25克-30克。
其中,苏子油富含α-亚麻酸,含量可达67%左右,具有可软化血管,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胆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帮助清除对心血管有害的物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第三,懂得睡眠的重要性
懂得科学睡眠才是养生之道。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人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后,机体处于高度疲劳状态,合理睡眠才能让全身细胞处于放松和休息状态,尤其是大脑神经细胞。
想要好的睡眠还可预防血管疾病、精神衰弱等病,做好3点:
1,良好的睡眠环境
《黄帝内经》中说:“躁则消亡,静则神藏。”意指,人在心情平静时,才更容易入睡。若睡前过多的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可能会引起失眠。
45岁后,拥有良好的睡眠,一定要在入睡前排出杂念,把心思放在“睡眠”上,俗话说:先睡心,才能睡得快、睡得香!
2,适宜的室温
《十叟长寿歌》说:“七叟摩巨鼻,空气通窗牖。”意指,睡眠时要保证空气新鲜。
但睡眠时,避免“过堂风”和“隙风”的吸入。同时保证室内光线暗淡,温度、适度适宜。
3,正确的睡姿
《睡诀》中写道:“睡侧而屈。”意指,睡觉时,应取右侧卧位,上下肢半屈曲。
这样的睡姿好处:不要心脏;利于胃肠蠕动,利于消化。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