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眼睑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慢性泪囊炎是怎么回事
TUhjnbcbe - 2020/12/6 20:31:00

第期
  
  
  
  


  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病变中最常见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此病与黏液囊肿性之主要鉴别,是为泪囊部皮肤呈现一定程度的弥漫性充血,结膜炎与泪溢症较为明显。严重者可形成化脓性囊肿。


  慢性泪囊炎常因鼻泪管阻塞所致。鼻泪管阻塞可发生在沙眼或慢性鼻炎、鼻黏膜、鼻黏膜肥厚、鼻中隔弯曲和鼻息肉等病。因鼻泪管阻塞,泪液潴留在泪囊内,不能流入鼻腔,随着泪液流入的细菌得以在泪囊内繁殖,使黏膜受到感染,产生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女性鼻泪管骨部管道较男性细长,故泪囊炎的患病率较男性为高。

中医病因病机

1.风热外侵,停留泪窍,积伏日久,溃而成脓。

2.心有伏火,脾蕴湿热,流注经络,上攻泪窍,积聚成脓。

3.气血亏虚,热*留恋,伏于大眦,以致病情缠绵不愈。

临床表现


  多主诉泪溢(即无刺激时爱流泪),眼分泌物增多,外观皮肤正常或者内眼角部位的皮肤湿疹,泪阜、半月瓣及内眦部结膜充血,泪囊部位无压痛,挤压泪囊有黏液性、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有时由于分泌物的聚集、泪囊失去张力,在皮肤表现可看到泪囊部有一半球形隆起,接之较硬用力挤压后有大量黏液性分泌物溢出称为泪囊黏液囊肿。慢性泪囊炎作为眼部的感染病灶,对眼球构成潜在威胁。如果眼球外伤或施行内眼手术,容易引起化脓性感染,发生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对于急性泪囊炎者泪囊区有急性炎症表现,局部皮肤红肿、坚硬、压痛明显,炎症还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及面颊部,严重进有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数月后红肿局限,脓肿可以穿破皮肤,排出脓液、炎症减轻。但有时局部会形成瘘道,瘘道闭死后又引起发作,故可表现为时愈时发。

诊断

1.溢泪。

2.指压泪囊部或冲洗泪道时,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无冲洗液流入鼻腔或咽部。

3.分泌物大量积聚时,能使泪囊扩张,局部隆起。

中医辨病与辩证要点

1.辨病要点

流泪或常有黏液或脓液附于内眦部。按压睛明穴下方,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泌出。

2.辨证要点


  本病为邪深久伏所致的顽固眼病,辨证主要是以局部症状为主,结合参考全身情况。发病初期,脓汁量少清稀者,多为风热停留泪窍;眦部红赤,脓稠黏浊者,多心脾湿热上攻泪窍;缠绵日久,常有清稀脓汁流出者,为正虚邪留。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泪道阻塞相鉴别。二者相同的临床表现是均有泪溢。不同的是泪道阻塞者按压内囊区或冲洗泪道时,均无黏液或脓液流出;而本病按压内囊区或冲洗泪道时,均有黏液或脓液自泪小点流出。

治疗措施

1.勤滴眼药:各种抗生素眼药水频滴患眼,但首先应将泪囊脓液挤压干净。

2.泪道冲洗: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激素或酶抑剂(如α-糜蛋白酶)冲洗。

3.探通与扩张:经过一个时期冲洗,待分泌物消失时方可采用,但禁用暴力,以防形成假道,使感染扩散,导致加重其阻塞程度。

4.手术疗法:以鼻腔泪囊造口术或泪囊鼻腔吻合为主,亦可作泪囊摘除。应根据情况选择其适应症。如萎缩性鼻炎、红斑狼疮、结核、梅*患者,泪囊周围组织炎症或筛窦化脓性炎症,恶性肿瘤,角膜炎症,内眼炎,眼外伤等应首先考虑泪囊摘除以达安全。下泪小管阻塞以鼻泪管吻合术效果差。如单纯的黏液囊肿者,应以鼻泪管吻合术为原则。另外还有支架和穿线术。

并发症

长期之慢性泪囊炎,对眼部之安全是一个严重之威胁。如角膜之感染,葡行性角膜溃疡或眼部贯通伤,内眼手术等均可引起全眼球炎,而致视功能丧失。

湖南中医院门诊挂号可采用电话预约、网上挂号、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泪囊炎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