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俗称“酒糟鼻”,是常见的面部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可以表现为面部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或面颊、口周或鼻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疹,伴或不伴眼部症状以及主观症状如灼热、刺痛、干燥或瘙痒。此病多见于中年人。
玫瑰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于认为本病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基础上,由多因素诱导的以天然免疫和血管舒缩功能异常为主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食用辛辣食物、饮酒、高温和寒冷刺激、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内分泌障碍等是本病的诱发和加重因素。
玫瑰痤疮病程经过缓慢,临床上一般分为四型。
1、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型。以鼻及鼻周的面中部为主,亦可累及面颊、前额及下颏,最初表现为阵发性潮红或持久性红斑。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气温骤然改变及精神兴奋时出现阵发性红斑,久之红斑变为持续性,并逐渐出现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呈树枝状,主要分布在鼻尖及鼻翼,常伴有鼻部毛囊孔扩大和皮脂腺分泌增多。
2、丘疹脓疱型。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基础上,反复出现毛囊性丘疹、脓疱,有时表现为深在的炎症性结节、疖肿或囊肿。
3、肥厚增生型。又称鼻赘型或肉芽肿型,由于长期充血、反复感染,鼻部结缔组织增殖、皮脂腺异常增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隆起性结节,导致鼻尖部外观肥大、畸形如赘生物。
4、眼型。除皮肤表现外,眼部也有可能受累。临床表现可表现为眼睑炎、结膜炎等,患者感觉眼睛干燥、异物感、流泪、视力模糊等症状。
在诊断玫瑰痤疮时,需要注意和寻常性痤疮、脂溢性皮炎、口周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鉴别诊断。一般根据病史、发病年龄、分布部位及临床表现等,易于鉴别。玫瑰痤疮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要特别注意防晒,尽量用泡沫少、温和的洗涤用品;平时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及饮酒,避免曝晒和过分的冷、热刺激以及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规律,保持大便通畅。玫瑰痤疮治疗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光电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1、局部治疗首先要注意修复皮肤屏障;同时针对不同表现和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外用药。如克林霉素凝胶、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夫西地酸乳膏、甲硝唑凝胶等。
2、系统治疗包括抗菌类药物、羟氯喹、异维A酸等。卡维地洛适用于明显潮红或红斑患者,抗焦虑类药物适用于明显焦虑患者。
3、光电治疗包括IPL、染料激光等。活跃期不适合光电治疗,在恢复皮肤屏障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光电治疗。
4、手术疗法对于不伴丘疹、脓疱皮损,而以毛细血管扩张或赘生物为主的玫瑰痤疮,可以酌情选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
总之,由于玫瑰痤疮是慢性、复发性皮肤疾病,需要按照“序贯治疗”模式、采取综合手段治疗,并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对疾病全程管理获得最佳疗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