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属经外奇穴。
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清热解*祛风,解痉止痛。
高热,爆发火眼,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青春痘,高血压,口眼歪斜,失眠,咽喉肿痛,偏正头痛,麦粒肿,舌痛,湿疹等。
耳尖放血为什么能治病?
传统医学以为,耳部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耳尖在耳郭微经络中为肝经所主,故能起“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作用。且“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故耳尖穴点刺放血使邪有出路,邪热外泻,达到清热解*、平肝熄风、调和气血、调整阴阳的目的。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按照生物全息律的原理,人体在耳部的缩影不仅是一个倒置的胎儿,同时也是一个正置的胎儿。耳尖穴恰是头部巅顶与会阴的位置,是人体上下多条经脉的结合点,所以针刺耳尖穴有一穴多用之效。
《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穴位与各经脉的关系息息相连。
《厘正按摩要术》说:“耳皮肉属肺。”而足阳明胃经的支脉、经别上耳脉,至耳上角。
“放血”是中医古老而有效的“去火”方法,传统医学认为耳尖放血能够清热泻火,且耳尖之穴最善泻肺胃之热,疏解上焦风热之邪。中医认为“火性炎上”,故上火症状多表现在咽喉以上部位,耳尖相比耳穴其他放血部位更容易定位和操作,疼痛也相对较轻,故使用最为广泛。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将耳尖穴消*,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上点刺出血,挤出8-10滴血后,用消*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3-6次腮腺肿胀可以消退。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麦粒肿是一种普通的眼病,人人可以罹患,多发于青年人。此病顽固,而且容易复发,严重时可遗留眼脸疤痕。以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及*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
治疗将患眼同侧耳尖穴常规消*,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放血3-7滴,每日1次,一般2-5次即可。
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耳与脏腑关系密切。
耳尖穴的周围,散在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的支脉、支别;足太阳膀胱经则至“耳上角”,与耳尖穴有着更直接的关系。
研究证明,耳尖放血可以影响血中一氧化氮的浓度,抑制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进而降低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同时,该疗法还能减轻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
本疗法适应年龄在18~70岁之间,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并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尤其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原发性高血压。
禁忌证
此疗法禁忌应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身体特别虚弱及有出血倾向者。
耳尖放血治疗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中医称之为火眼:为眼科常见的传染病,接触传染,发病急,多见于春秋季节,流行于学校等集体场所。它以明显的结膜充血,黏液脓性分泌物增多为主要特点,轻者仅眼睑结膜微红,有分泌物,早晨明显,病人自觉眼痒、眼涩。重者球结膜发红,眼白呈一片血红,并有水肿,分泌物增多如脓状,早晨睫毛及睑缘粘住,不能睁眼,病人感到眼睛灼热,怕光及磨痛。
治疗取单侧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耳尖穴,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用酒精棉球擦其针孔,左手反复挤压,如此数次,出血量达3-5滴即可,一般1-3次可治愈。
放血操作流程
1、按摩耳廓
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
2、消*
双手消*后戴上无菌指套或手套后(指套一般只戴接触穴位的指头即可)。先用棉球蘸取碘酊仔细擦拭穴位及其四周,再用酒精棉球擦拭以严格消*。
3、针刺手法
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1~2mm深,随即出针。
4、放血
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
出血量一般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而定。
每次放血约5~10滴,每滴如*豆大小,约5毫米直径大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