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是眼睑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最常见的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因部位不同有内外两种:在睫毛囊周围的皮脂腺感染的,叫外麦粒肿;在睑板腺感染的叫内麦粒肿。俗称“眼瘁”、“偷针眼”,实是眼睑上生的疮疡。
病因及症状表现
风热外袭: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并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脾胃伏热或脾胃虚弱: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原患针眼,余邪未清,脾胃伏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正气不固,时感外邪,以致本病反复发作。
热*上攻: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脉数等。脾胃蕴热,积久热*上攻胞睑,阻滞脉络,营卫失调,故疖肿红赤掀痛。
耳尖放血步骤
(1)、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
(2)、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
(3)、用碘酊和酒精严格消*后。
(4)、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人,深度约1~2mm,随即将针迅速退出。
(5)、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
(6)、临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是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大概每侧穴位放血5~10滴,每滴直径约5mm(如*豆大小)。
(7)、治疗时间及疗程:一周3次,12次为一个观察疗程。
讨论
《灵枢?经脉》载有足太阳经支脉至耳上角“耳为宗脉之所聚”。《内经》又云:“血实者宜决之”。耳尖放血,实乃泻法,具有开导疏泻足太阳经之功,太阳经气疏通,气血得行,肿胀自消。用此法治疗麦粒肿,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耳尖放血疗法简便、安全、效验、价廉,具有其他疗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