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朋友每天长时间对着手机、电脑屏幕,难以让眼睛得到足够规律的休息,常常会觉得眼睛干涩,甚至有异物感、烧灼感。
对于照顾宝宝经常熬夜的宝妈来说,眼睛发干可能也是常事。
医院看眼科,又或者觉得问题不大,有些宝妈就想点眼药水缓解一下应个急。听说人工泪液比其它眼药水更安全,问题来了:是不是自己就可以直接用?具体用哪种比较好?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下人工泪液。
哪些情况下可以用人工泪液?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都想找回水汪汪的大眼睛吧?人工泪液或许可以帮到你。
它的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情况。
1.最常见的应用情形:干眼
干眼不容小视。美国的干眼症发病率为5%~50%,40岁以上人群干眼症发病率高达75%[1];我国的干眼症患者也很多,约占眼科就诊患者的60%以上[2]。
平时一些年轻人在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之后感到眼睛干涩,有异物感或烧灼感,中年人则常在早起或下午时症状明显;医院眼科检查,并没有发现眼球本身有什么大问题——那么就很可能是干眼的表现。
干眼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人工泪液替代治疗,增加或补充泪液生成、减缓泪液蒸发等。如果是中度和重度干眼,可能还需配合抗炎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其它一些常见情况,也可能用到人工泪液
部分眼科手术(比如屈光手术等)后,使用人工泪液可帮助滋润眼表,促进角膜恢复。
经常佩戴隐形眼镜导致眼睛干涩,也可以适当使用人工泪液来缓解。
眼表微环境较差,合并角膜炎或者慢性结膜炎,有时也需配合使用一些人工泪液,提高眼表的舒适性。
常年使用降眼压药物,如果觉得眼干,也可以使用一些人工泪液,改善降眼压药物引起的泪膜不稳定。
人工泪液种类那么多,该怎么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需要根据自己干眼的类型或使用的目的来进行选择。
眼球眼表的泪膜从外向内是由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构成,任何一层发生改变均可引起干眼。人工泪液作为眼泪的替代品,也是从这三个层面对干眼的症状进行改善,进而逐步治疗。
1.水液型人工泪液
这种人工泪液目前在市面上最常见,应用的范围也很广,适用人群包括:
泪液分泌量不足型的干眼人群;
近视手术术前和术后人群;
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
合并一些角膜病变或慢性眼表疾病的人群,比如慢性结膜炎、睑缘炎等;
日常用眼过度的人群常常合并轻中度的干眼,也可使用此类型人工泪液。
这类人工泪液的常见药物有玻璃酸钠滴眼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右旋糖苷滴眼液等。
其中,聚乙烯醇滴眼液和聚乙二醇滴眼液的成分具有较高的黏度。这两者可增加人工泪液在眼表的滞留时间,提高舒适性,减少使用频率,但高黏度可能会引起视物模糊。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脂质型人工泪液
它适用于蒸发过强型的干眼人群。
这类人群正是由于脂质层的改变,引起泪液在眼表滞留时间缩短,进而导致干眼,比较常见于中老年人和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人群。
这类人工泪液主要成分应有甘油或矿物油;在购买时
春天来了,常见的干眼、过敏性结膜炎、螨虫过敏性睑缘炎这类疾病也逐渐多起来了。另外,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家外出活动减少了,居家看手机、电脑、电视的时间长了,难免会产生眼睛干涩、痒、溢泪等不适。
干眼症看似"不起眼",却也能引发"大问题"。如果干眼症状出现后,一直置之不理,或者仅通过简单地滴几瓶眼药水缓解,很容易延误病情致干眼加重,重度干眼患者可能会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经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干眼患者约有3.6亿人①,干眼发病率约为21%~30%。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占眼科总就诊人数的30%以上②,干眼可谓无处不在,覆盖全年龄段人群。干眼成为继近视眼之后又一国民眼健康问题。
伴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导致用眼习惯改变等原因,干眼患者人数每年可能新增10%③。我国临床调查发现,经常使用视频终端者干眼发病率高达93%,佩戴隐形眼镜患者患病率高达90%④。干眼病患呈现增长态势和年轻化趋势。
为帮助更多朋友了解干眼症,以及正确科学地治疗干眼症,医院将于年2月3日(周三下午13:30)举办干眼症科普讲座,届时将有专家进行干眼知识科普以及患者问题现场答疑,同时还有患者进行经验分享。
活动当天,除了干眼科普以及护眼知识,还为参与活动的干眼会员准备了新春三重好礼!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干眼问题?想知道如何有效地缓解干眼问题?赶紧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