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眼睑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颅内静脉窦血栓
TUhjnbcbe - 2021/3/16 14:45:00
颅内静脉窦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定义

供应脑的血管系统有供应血液的脑动脉系统和回流血液的静脉系统,脑的静脉系统主要包括脑静脉及其汇入的静脉窦。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颅内静脉窦的血栓引起窦腔狭窄、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的一种疾病。

病因

特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典型者于易感状态有关,如产褥期,脱水及营养不良,感染(中耳、乳突、鼻窦炎)以及凝血病、白血病和白塞病等。

分类

按病因分类可分为炎性和非炎性两类,以矢状窦、海绵窦、横窦血栓多见。

危险因素

(1)产褥期:

高凝状态:

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既往血栓形成病史

其他危险因素: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多胎妊娠,年龄35岁,肥胖,剖宫产(尤其是产程中紧急剖宫产)

(2)颅内或局部感染(颜面脓肿、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脑膜炎)

(3)口服避孕药

(4)心脏病、心梗、心瓣膜病

(5)血液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6)外科手术

(7)脑外伤

(8)高热

(9)全身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

(10)中*

(11)脱水——高凝状态:频繁腹泻、呕吐

临床表现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有眼鼻颜面部感染、脑膜炎、败血症、消耗性疾病、脑外伤、产褥期、血液病、心脏病等原发病病史及临床症状体征。

(2)全身性症状:不规则发热寒战、全身酸痛、萎靡乏力、消瘦等。

(3)颅内高压症状:部分病人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引起致命性的脑疝的危险。

(4)根据影响不同静脉窦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的综合症状,常见的几种表现如下:

1)海绵窦血栓形成:多继发于眼鼻面部感染,表现眼球突出、眼睑眼眶眶周结膜充血水肿,眼底瘀血水肿,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面部感觉障碍等。

2)横窦与乙状窦血栓形成:多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窦炎,表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同侧眼球外展困难等。

3)上矢状窦血栓形成:颅高压症状、意识障碍突出,可伴癫痫(抽搐等)发作,出现对侧偏瘫、偏侧麻木。

4)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多由静脉窦血栓扩展而来,表现头痛、呕吐、精神异常、部分性癫痫发作(一侧肢体抽搐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

治疗

降颅压,控制癫痫发作,抗凝,对症,溶栓,抗感染

健康指导

(1)头痛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表现,预防和控制颅内压增高对治疗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①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取头高位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②预防和控制颅内压增高因素: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为防止大小便不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必要时导尿留置导尿管,便秘者给予缓泻剂软化大便,必要时用开塞露通便等;③落实控制颅内压增高措施:应用20%甘露醇和速尿交替脱水降颅压。不要使颈部过度旋转、屈曲,避免过多搬动。如果必须搬动,则一人托起头和肩部,保持头部固定平稳,避免头部屈伸引起反射性颅内压增高;如患者有呕吐时,要让患者侧卧头偏向一侧,易于清除口腔中呕吐及分泌物;如患者出现头痛加剧,意识从清醒转嗜睡或昏迷,呕吐加剧呈喷射状,脉宏大,呼吸深而大,血压升高,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及时补钾。

(2)脑脊液检查能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主要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增高,术后严格要求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并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和生命体征。

(3)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噪音刺激,各项操作要轻柔。注意观察癫痫发作前的先兆,如果发现前驱症状,立即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病床加保护床栏,避免坠床。床旁备好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牙垫,避免发作时发生舌咬伤,以及舌后坠造成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顺畅,防止呕吐物误咽引起吸入性肺炎。让患者头偏向一侧,解开领口,及时给予吸氧。应有专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抽搐发作时不能用力按压肢体,以防止造成骨折或关节脱位。遵医嘱按时应用止痫药物。

(4)使用抗凝药物时要延长静脉穿刺处的压迫时间。防止静脉穿刺部位形成皮下淤斑,尽可能减少肌内注射或动脉穿刺,防止肢体被硬物碰撞。须密切观察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癜,以及抗凝药物过量而致的出血征象,血尿、鼻出血、静脉注射部位出血、恶露量增多等情况。观察患者意识、视力,警惕脑出血。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颅内静脉窦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