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的那些事儿
瘢痕的定义
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
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它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
伤口愈合经历:1、急性炎症期,2、伤口收缩,3、肉芽组织形成和疤痕形成,4、表皮及组织再生
疤痕的分类
表浅性瘢痕:发生于表皮或真皮表层的瘢痕,局部平坦,一般无功能障碍。
增生性瘢痕:发生于真皮深层的瘢痕,是突出于皮肤表面但局限于原有损伤范围的瘢痕。
萎缩性瘢痕:发生于皮肤全层与皮下的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可牵拉临近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瘢痕疙瘩:大部分瘢痕疙瘩通常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后,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扪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痒或痛。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
增生性瘢痕:病变局限于病损
瘢痕疙瘩:病变超出病损区,有蟹足
影响瘢痕增生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一)种族有色人种容易出现疤痕,黑人更甚。
(二)年龄青年人是瘢痕或瘢痕疙瘩的高发人群。
(三)部位机体任何部位在受到深及皮肤网状层的损伤均可能形成瘢痕。
好发部位:下颌、胸前、三角肌部、上背部、髋部等
少见部位:眼睑、乳晕、前额、外生殖器
(四)家族因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均提示瘢痕疙瘩有家族遗传倾向。
(五)内分泌因素与皮质激素、性激素有关
二、外在因素
切开、缝合技术的要求
(二)损伤的程度——深度网状层为界
(三)感染、炎症,炎症细胞及因子的参与使愈合时间延长,瘢痕更容易形成。
(四)异物污染异物,医源性异物(线头、棉纤维、滑石粉、碎屑)。
(五)慢性机械性刺激搔抓、摩擦等。
疤痕的转归
一、软化瘢痕退行性变。表现为形成后数月到数年瘢痕组织充血逐渐消褪,色泽变淡,外形趋于平整,质地变软,基地松动。
二、挛缩瘢痕组织收缩,牵拉周围正常皮肤使之变形,进而因瘢痕收缩对皮肤延展性的影响而造成相应功能障碍。如对肌肉、血管、神经发育的影响;对四肢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外观影响尤其重要。
三、恶变见于不稳定瘢痕。遭受反复刺激,破溃,感染而发生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
疤痕的治疗
基础治疗
1.避免紫外线直射。
2.多处凉爽环境,忌海鲜、鸽子、辛辣刺激性食物。
3.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各种日常活动及工作,不怕疼痛、坚持锻炼,促进功能及体力康复。
4.适当的揉压按摩。
加压疗法
通过压力,使瘢痕内血管管腔变窄,血流减少,造成瘢痕内组织缺少营养,瘢痕组织的增生受到明显的抑制,而达到治疗瘢痕的目的。适用于各种面积的增生性瘢痕,或着不适于放疗、局部药物治疗的患者。
加压疗法的原则——一早二紧三持久
放射疗法
放射线可以穿透人体组织,当它照射到瘢痕组织后,其辐射能量向组织传递,使瘢痕造成物理和化学损伤,从而抑制、破坏瘢痕的生长,达到治疗瘢痕的目的。适用于病理性瘢痕的治疗,通常作为手
术后预防复发的辅助疗法。
放疗贴:副作用更小,方便:贴在疤痕局部。
瘢痕的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瘢痕局部注射类固醇或化疗药物或配制成霜、膏,涂抹、贴敷。
适用于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效果明显。由于药物本身效应,或注射剂量过大,方法不正确,患者的个体敏感性不同等,用药后有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的副作用,比如: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脱失,局部皮肤轻度凹陷、女性月经紊乱等。
这样的瘢痕是注射
治疗的适应症
硅类制剂的使用
最常用的有美皮护、疤痕敌、硅酮霜、瘢痕贴等,方法为外贴、外涂等,使用方便、简单、无局部不适或不适感轻微。适用于术后或烧伤后早期应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