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为气虚体质?
“人活一口气”。这口气源自于肾中元气,又靠脾化生的水谷精微、肺吸进来的氧气不断补充,一刻也不能停。“脾是生气之源”、“肺是主气之枢”,肺脏和脾脏功能相对不足就会气虚。
2.
气虚体质有哪些表现呢?
肺气虚的人说话语声低怯、呼吸气息轻浅。肺主皮毛,如果肺气虚,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遇到气候变化、季节转换很容易感冒。冬天怕冷,容易受寒;夏天怕热,容易中暑。
脾气虚主要表现为胃口不好、饭量小;经常腹胀;大便困难,每次一点点。
也有的人胃强脾弱:食欲很好,这是胃强能吃;同时又每于饭后腹胀明显,容易疲乏无力,这是脾虚难化。
脾虚常见面色萎*,口唇色淡,因为脾虚气血化源不足,面色就会发*,缺乏血色。
脾主肌肉和四肢。脾气虚,四肢肌肉就松软无力。气虚无力升提,形体比较松弛、无力、不挺拔,臀部下垂、乳房下垂、小肚腩等。气虚体质的女性,怀孕生孩子以后,肚皮非常松,就像一包水一样,一点儿弹力都没有。还可以见到经常头晕,血压偏低。
因为气虚提不起劲,所以经常会疲倦、怠惰、无力,整个人比较懒散,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能坐车就不走路,能走路绝不跑。
3.
气虚体质的人易患哪些疾病呢?
体重异常:消瘦或肥胖。消瘦的原因是:脾虚则食量少、吸收少,气血化源不足,所以有的人会表现为消瘦、面色萎*。肥胖的原因是:脾虚则吃进来的东西消化不掉,堆积在胃肠,只能加工成半成品----痰湿。痰湿到皮下就是肥胖,到肝脏就是脂肪肝,进入血液就是高血脂,堆在腹部就是将*肚。
内脏下垂:因为气虚不能升提,所以会出现内脏下垂。比如:眼睑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重症肌无力等。
固摄失调:气虚体质常出现自汗(白天不热不活动也多汗,中医叫汗证)、大便次数多而溏烂(慢性结肠炎)、月经崩漏(月经病)、白带过多(带下病)。因为气在人体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固摄功能,控制体内物质的正常分泌排泄。如汗液、大便、小便、月经、白带、五官分泌物等。气虚则无力控制,出现分泌排泄太多的病症。另外,气虚也可以引起便秘,因为气虚会导致肠道蠕动无力。
皮肤病变:气虚体质的人容易长色斑,而且面积大,颜色淡。额头、口唇周围也常有。
妇科疾病:气虚女性一旦身上有炎症,较容易转成慢性,最典型的就是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缠绵难愈,经常复发,腰骶小腹坠胀疼痛,腰痛如折,不耐疲劳。女孩子长期节食会导致气虚,常引起月经量明显减少,颜色淡,甚至闭经;或者月经淅淅沥沥收不尽,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都不收(崩漏)。有的女孩子节食,体重减了,穿裙子挺好看,但是不能看脸,一看脸色**的,眼大无神,一般都会伴随有月经不调。
呼吸系统:气虚的人易患感冒,不容易好,再加上劳累,很容易转成慢性支气管炎。
4.
因伤脾而造成的气虚是怎样的呢?
脾为生气之源,肺是主气之枢,脾土生肺金,脾是肺之母。因此,脾虚是气虚体质的软肋和薄弱环节,补脾健脾最为重要。
不伤脾就是补脾的第一步,那么生活中哪些行为习惯是损伤脾气的呢?
饮食不节
喜欢吃冰冻寒凉、肥甘厚腻的食品,寒凉伤中阳,厚味滞脾气,很容易在气虚的基础上兼夹痰湿体质。
缺乏运动
脾生气血、主肌肉四肢,长期不运动,脾主生化气血的功能就会减弱,容易形成气虚体质。
过度思虑
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令脾气停滞,气血不足。这就是为什么长期高强度用脑的脑力劳动者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色萎*、失眠健忘、形体松弛无力的原因。
七情郁结
不少人经常是怀着一腔火、一肚子气吃饭,这是最伤脾脏的。因为生气伤肝,肝属木,脾属土,在五行里木克土,如果肝脏不高兴,马上就迁怒于脾胃。
5.
气虚体质的人如何调理身体呢?
饮食养生:细水长流、忌冷抑热
1、气虚体质的人宜吃性平偏温的、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比如果品类有大枣、葡萄干、苹果、龙眼肉、橙子等。蔬菜类有白扁豆、红薯、山药、莲子、白果、芡实、南瓜、包心菜、胡萝卜、土豆、莲藕(生者甘寒,清热凉血;熟者甘温,健脾益气)、香菇等。肉食类有鸡肉、猪肚、牛肉、羊肉、鹌鹑、鹌鹑蛋等。水产类有淡水鱼、泥鳅、*鳝等。谷物类有糯米、小米、*豆制品等。
2、气虚体质的补益要缓缓而补,不能峻补、蛮补、呆补。峻补是指用大剂量的、药效较猛的补益方药救治气血将脱的危重疾病,比如参附汤、独参汤等。蛮补是指不问寒热虚实乱补,只要是保健品、补品就买来吃。呆补是指补益还算对路,但是完全不考虑脾胃是否受得了,一味进补,其结果往往是补得脾胃呆滞,补益作用还没有表现出来,脾胃就先给积滞住了,肚子开始胀,食欲也下降了。要想缓缓进补,最好的方式就是喝粥,喝白粥也行,喝肉粥也行,加红枣、山药、白果都可以。粥是最容易被人吸收的,是天下第一补品。
3.气虚体质对食物的寒热之性很敏感,稍微偏温一点可以,但是太热就受不了,比如吃点辣椒,就会感觉燥热;比如狗肉稍微吃多了,没有把气补起来,反而把热补起来了。所以温热之性太明显的食物,气虚的人往往受不了。
精神养生:忌多思虑,宜少波动
气虚体质的人,应该避免过度思虑、七情郁结。
如何应对?首先要多运动,再者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使七情舒畅而又适度,培养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做义工等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起居养生:谨避风寒、不要过劳
气虚体质是比较娇嫩的体质,不能形体过劳,不耐思虑过度,容易水土不服、常遭六淫侵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异常的天气变化)。
气虚者首先要遵循适合各种体质的基础养生原则:不熬夜、三餐规律、大便定时、坚持适合自己的运动。
居处要避免虚邪贼风。通风纳凉时门窗要敞开,避风保暖时就要严密。坐卧休息要避开门缝、窗缝,从门缝、窗缝吹进来的风在人松懈慵懒的时候最伤人。休息睡眠时更要避免穿堂风、直吹风。
气虚体质要避免过度运动、劳作。适当的运动和劳作可以改善气虚体质,但是过度的运动和劳作反而会过多地耗气,从而加重气虚体质的偏颇。
气虚体质的女性比较适合慢跑、散步、优雅舒展的民族健身舞蹈、登山。因为这些运动是和缓的容易坚持的有氧运动。
具有养生保健意义的运动锻炼,一定是有呼吸要求的,会要求意守丹田、气沉丹田,追求气息的深沉绵长,这对于气虚、阳虚、痰湿体质特别重要。
药物调治:四君益气、屏风固表
大枣、人参、*参、山药、*芪、紫河车、茯苓、白术、薏苡仁、白果等都有补气的作用,平时可以煲汤用。
比较安全的方剂有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可以用来煲猪瘦肉汤来补气。
如果总是面色白、血压低,还经常头晕,蹲下后一站起来就两眼发黑、晕倒,这种情况特别严重的话,可以吃一些补中益气丸。
气虚主要表现在气候和温度稍一变化,就打喷嚏、感冒或者皮肤过敏者,可以吃玉屏风散颗粒。
吃东西很少,稍微吃点东西肚子就开始胀或经常拉肚子、大便不成型者,可以吃香砂养胃丸。
如果不能动脑子,一动脑子就出现失眠、睡不好、吃不好,脸色蜡*、心慌,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可以吃归脾丸。
四季养生:春捂秋少冻
对于气虚体质的人来说,春捂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一有助于阳气升发,二有助于防御风寒。特别是倒春寒期间,更应该注意。倒春寒,指初春(一般指三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五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俗语“春捂秋冻”,其中秋冻的目的是利用秋天的凉爽气候来清降体内在夏天形成的内热,而对于气虚体质的人来说,却不适合。一气虚体质的人不易形成内热,二是气虚体质的人抵抗力比较弱,稍微一受寒就容易感冒。所以,气虚体质的人应该“秋少冻”。
经络调养:中脘、神阙、气海
气虚体质养生所用主要经络和穴位有任脉的中脘、神阙、气海,督脉的百会、大椎,足太阳膀胱经的风门、肺俞、膈俞、脾俞,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三里。每次选2-4个穴位,点按、艾灸、神灯照射均可,其中以艾灸为最佳。
或者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穴位搭配如下:
经常腹胀、消化不良、便溏,可以选用中脘、天枢、足三里;
经常感冒、打喷嚏、鼻子发痒,可以选用风门、肺俞、脾俞、足三里;
经常疲劳倦怠、舌头齿痕明显,可以选用神阙、气海、膈俞、脾俞。
备
注
上述内容参考《中医基础理论》、《随息居饮食谱》、《中医体质养生》等书籍。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分九种,即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过敏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