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彻底忘记了
陪伴是什么。
无觉地,错乱地
我将悲伤的能量
洒得到处都是。
我的故事被讲述成
各种样子:
一段罗曼史,一个*笑话,
一场战争,一片空虚。
将我的善忘分解
成任意数吧,
它自会流传。
我所追循的
这些幽暗的提示,
都是命中注定的吗?
朋友们,我劝你们谨慎。
不要因着好奇或同情
向我靠近。
后记:
翻译这首诗,
是因为一份特殊的礼物。
离开美国前,
我们收到一本书:
《被光照亮的鲁米》
(TheIlluminatedRumi)。
拆开这本书,
我忍不住大笑。
因为我先生为了来中国,
不但把房子卖掉了,
把他的全部藏书也都捐赠了,
连他喜欢的鲁米也没留一本,
可是现在,这么快,
舍弃的心爱之物又回来了。
果然就像鲁米说的,
“你失去的一切都会回来,
只是换一个形式。”
三十个小时的漫长旅程过后,
我们终于回到昆明的家。
清晨,
翻开这本书,
一首接一首读下去,
心里充满了欣喜。
如果每个晨昏,
都从两人一起读诗开始,
这就是天国般的日子吧?
于是翻译了这首关于陪伴的诗。
伴侣的意义是相依为命,
精神上的,感情上的,肉体上的
相依为命。
因为眼睑炎反复发作,
许多时候滴了眼药水躺在床上,
听枕边人给你读书,
心里充满了感恩。
感恩上帝的恩赐,
感恩爱人的呵护,
亦感恩过往所有的遭遇。
良辰美景,
心里偶尔仍然涌起不安;
说出来,总会得到安慰。
“过一年,
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了。”
这个人,
对我所有的情绪,
都坦然接纳,
不惊,不惧,不怒,不急。
巴哈欧拉在《七谷经》中说:
“爱者无所畏惧,
亦不受损伤:
你看见他在火中依旧清凉,
在海中依旧干爽。”
以前读不懂这句话,
现在才懂了。
懂得爱子女的父母,
不会因为孩子陷于水深火热,
就自己先乱了阵脚;
懂得爱父母的子女,
亦是如此。
我看见自己和许多人一样,
时常为父母烦恼,
直到听到一句这样的劝告:
“我们的父母,
我们可以爱他们,
也可以帮助他们,
但是我们永远不应该把他们的问题,
变成我们的问题。
在上帝眼中,
我们都是各自独立的人,
各自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爱侣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我们可以爱,
可以帮助,
但永远不要把对方的问题,
变成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都要历炼才能成长,
他人不能代替,
而只能陪伴。
各人生命中的试卷,
只能自己独立去解答,
而无人能代考。
“在火中依旧清凉,
在海中依旧干爽”,
谁不渴求一个这样的陪伴者呢?
那种淡然,那种信任,那种笃定,
才是我们需要的。
“朋友们,我劝你们谨慎。
不要因着好奇或同情
向我靠近。”
鲁米警告说。
许多时候,
那些靠近我们的人,
不是真的懂得爱我们,
也不是真的懂得陪伴我们,
而只是因着好奇和同情,
在向我们靠近。
而我们能做的,
就是像鲁米一样,
坚定地拒绝。
人往往是不公正的,
而上帝永远是公正的,
只是人的不公正就发生在每个当下,
上帝的公正却只在他所设定的
良辰吉日呈现。
在遭遇逆境的时候,
我们往往要面对许多不公正的评价,
而这正是精炼灵*的火焰。
我们需要学习在什么时候拒绝,
什么时候忽略,
什么时候回应。
慢慢地,你就懂了什么是人的局限。
我有我的局限,
你有你的局限,
他有他的局限。
然后,原谅就不再是勉强自己
或欺骗自己的表象,
而是深心觉知的悲悯。
比如,再有人带着同情和好奇向你靠近,
你除了拒绝,
还能够怜悯他们:
他们自己的生活得多么贫乏,
才这样不可扼制地要去窥探他人的隐私、
或打着同情他人的幌子来传递自己的自怜呢?
一个好的陪伴者是忘我的,
既忘掉自己的才能,
也忘掉自己的无能。
那些试图替他人解决问题的,
不过是在炫耀自己的能力,
无论是以多么微妙的方式;
那些袖手旁观的,
也不过是以自己的无能,
为自己的无情作辩护。
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陪伴。
而一个忘我的陪伴者,
他看见了火,也看见了你,
更看见了火的恩典和你的坚强;
他看见了海,也看见了你,
更看见了海的神秘
和你终将从淹沉转向遨游的希望。
他看见上帝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我们的所有境遇中;
他坚信但凡上帝允许某人某事
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
就必有智慧,等着我们去挖掘。
从这个原点出发,
一个陪伴者才可能成为一个赋能者,
而不是一个逞能者。
凡逞能者,
皆无可避免地成为压迫者,
或早或晚。
凡赋能者,
都有一双穿透时空的眼睛,
他们能够从一颗种子看见树木,
从一棵树木看见森林。
他们能够让你看见自己的潜能,
尤其是在你自己看不见的时候。
潘紫径谢谢。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