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回顾了王智崇教授有关BKC的讲座。对于BKC大家是否有了深入的理解呢?让我们一起来总结和复习有关BKC的知识吧。
BKC的全称为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即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代表睑缘,K代表角膜,C代表结膜。它是指与睑缘炎相关的自体角结膜病变,特点为反复发作;结膜病变可表现为结膜的充血和分泌物的增多、乳头增生,还可以有浅层的斑痕形成;角膜的病变可以有上皮的糜烂、点状角膜炎、边缘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等,严重的病人会出现角膜穿孔。
从BKC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诊断需要首先确诊睑缘炎,然后存在角膜和或结膜的病变。如何证明这两者的相关性呢?主要是依靠临床的经验、BKC的角结膜病变反复发作的特点,以及治疗睑缘炎后角结膜病变好转的诊断性治疗。
据此,我们首先需要对睑缘炎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睑缘炎即眼睑的炎症。许多情况都可引起睑缘炎,这种疾病非常常见。从解剖上来分,睑缘炎可分为前睑缘炎和后睑缘炎,前者涉及皮肤和睫毛,后者粘膜和睑板腺受累。前部睑缘炎常伴有葡萄球菌感染或脂溢性皮炎;后睑缘炎常由睑板腺功能障碍造成。从临床表现上,睑缘炎又可分为鳞屑性和溃疡性,前者的特点是睑缘有干燥或脂性的鳞片;而后者眼睑有许多小脓疱,形成溃疡。
睑缘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烧灼,异物感,流泪,晨起眼周结痂;检查发现眼睑边缘充血。鳞屑性睑缘炎睫毛及睑缘表面附着皮鳞屑,睑缘表面可见*色蜡样皮脂溢出,睑缘无溃疡;溃疡性睑缘炎皮脂分泌多,去除痂皮后,露出睫毛根端和出血性溃疡和小脓疱,睫毛易脱落不易重生。另外,还可见眼睑肿胀,粘液样分泌物等体征。
葡萄球菌性睑缘炎
皮脂性睑缘炎
后部睑缘炎
睑缘炎相关的角结膜病变并没用明显的特异性:角膜可以表现为浅层点状上皮糜烂,角膜新生血管,角膜周边浸润、溃疡,角膜云翳或瘢痕形成,角膜局部变薄;在结膜可以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囊分泌物增多(晨起时明显),结膜乳头增生以及浅层瘢痕形成。
睑缘炎的诊断并不难,但在BKC的病人,由于角结膜症状比较明显,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可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