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家庭都会遇见“湿疹/特应性皮炎”的困扰,这个疾病发病率很高,主要是1-6月的婴幼儿时期开始发病,2-3岁到了发作的高峰期,目前这也是我们儿童就诊最多的一个疾病。
提起“湿疹”有些家长通常会认为就是面部起几个小红点那么简单,有些家长会认为是热的捂盖出来的“热疹”,也有些认为湿疹就是孩子体内湿气太重,皮肤太“湿”湿出来的。
今天,鲁甸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带大家一起深入的了解下“湿疹/特应性皮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疾病。
一、什么是湿疹湿疹(eczema)中医又称“湿疮”、“旋耳疮”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发生任何部位,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其皮疹的特点是多形性、对称性、瘙痒性、渗出性。
二、湿疹的发病原因本病病因不清,可能由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内部的因素:比如儿童的精神状态,如生活的不规律、环境的变迁以及可以造成儿童心情不愉快的事亦可引起及加重湿疹病情。
外部因素:可由食物(如牛奶、鱼、虾、牛羊肉等)、吸入物(如花粉、粉尘螨等),温度,动物皮毛以及各种化学物质(如肥皂、人造纤维等)所诱发加重。
三、湿疹的鉴别诊断有哪些(1)热疹(痱子):是由于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导致汗管变窄或阻塞,汗管内汗液滞留、压力增高、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发病。此外皮肤表面的细菌繁殖,产生*素也会加重炎症。
它和湿疹最大的区别是突出皮肤表面,具有颗粒感的、一个一个分散分布的,湿疹常融合成片。
由于婴幼儿进食奶粉或母乳,这些食物热量高,造成孩子体表温度高容易起痱子,日常护理注意温度适宜,通风散热、衣着宽松透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治疗以清凉、收敛、止痒为主。
(2)新生儿痤疮:20%的新生儿可有轻度痤疮,多于出生至生后4周发生,发病机制是来自母体的和内源性的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相关,大部分1-3月内自行消退,消退后可遗留冰凿样瘢痕,日常护理注意室内适宜温度,母亲清淡饮食,治疗上注意局部清洁、预防感染、屏障修复。
(3)粟丘疹:是由未发育的皮脂腺或毳毛漏斗部下端的上皮所形成的,儿童常为原发性的,好发于颜面部、眼睑周围,无需治疗。
四、什么是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大多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它不是单独的一个疾病,而是系统性疾病,有时会伴发有呼吸道、消化道等症状。疾病好发见于儿童,约60%的患者在1岁以内发病,约90%在5岁内发病,也可见于成人。常伴有血清IgE升高及个人或家族特应性疾病史(I型过敏症、过敏性鼻炎、哮喘)。近些年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逐年上升,中国学龄前儿童患病率高达12.94%,特应性皮炎对于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比其它慢性皮肤疾病更严重。
五、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婴儿AD诊断标准:出生2周后发病;与皮疹同步发生的瘙痒/易激惹/睡眠障碍。以上两点加上以下两点中的任意一点,均可诊断AD。①面颊部和/或头皮和/或四肢伸侧的湿疹样损害。②身体其他部位的湿疹样损害同时伴有干皮症。
儿童AD诊断标准:瘙痒;典型的皮疹形态和分布(屈侧皮炎)或者非典型的皮疹形态和分布,同时伴有干皮症;慢性或慢性复发的过程大于(6个月);符合以上全部三项,排除其他疾病可以诊断。
成人与青少年≥12岁的诊断标准:病程大于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患者,符合以下2条中的1条或1条以上即可诊断。①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②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源阳性(过敏源特异性IgE检测2级以上视为阳性)。
六、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七、特应性皮炎(湿疹)儿童的日常护理①洗澡:每天应该洗澡,洗澡的时间10-15分钟,最好使用盆浴;使用温水(30-34℃),而不是热水洗澡(不要超过37℃);避免使用粗糙的毛巾或浴巾用力擦洗,用手洗更好;洗完澡后不必完全擦干皮肤,用棉质的干净毛巾轻轻拍干皮肤,然后在皮肤还潮湿的时候,全身外用润肤剂。不要使用含色素、香料的肥皂,如果必须使用香皂,请选择温和的无皂基香皂,可以在洗澡快要结束时使用,只用在需要清洁的部位;也不要用泡泡浴,可以选择弱酸性或中性(PH5.5-7)的沐浴液;可以在洗澡水中添加沐浴油,需要注意安全;洗澡后一定要彻底冲洗干净皮肤表面残留的香皂。
②保湿:涂抹保湿霜多多益善,保湿霜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减轻瘙痒,减少复发,减少抗炎药物用量,降低呼吸道过敏发生的风险。保湿霜的选择上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坚持长期使用,选择不含有香料和易过敏成分的医学保湿产品。每周至少克,严重湿疹患者用量更多;每天至少涂抹2次,干燥或瘙痒部位随时涂抹;润肤剂和外用药膏可同时使用,间隔30-60分钟;顺着毛发生长的方向涂抹并轻柔的按摩;洗完澡后3-5分钟内拍干皮肤,在皮肤还处于潮湿状态时立即涂抹;润肤霜要全身涂抹,皮损好转后仍需长期持续使用。
③穿衣
应尽量穿棉制品衣服,以宽松为主,勤换衣物和床单等生活用品;避免用力搔抓和摩擦,避免过度清洗皮肤;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汗液的刺激。
④复诊及随访
急性湿疹患者最好在治疗后1-2周;慢性患者在治疗后2—4周复诊一次;复诊是为了更好的评价疗效、病情变化、是否需进一步检查以及评价依从性等,了解疾病的规律性,居家管理慢性疾病。
产科-
妇科-
儿科-
新生儿科-
计免门诊-
“妇幼爱”,坚持为您推送妇幼科普知识,努力成为准妈妈的卫士,宝宝的伙伴,女人的闺蜜,家庭的益友!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