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有基础病的病患等特殊群体抵抗力较弱,在疫情流行期间需要格外注意防护。为了确保特殊人群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不过度恐慌、科学防护、降低感染风险,应从居家卫生习惯、饮食、运动、出行等不同方面科学防护,多措并举,扣好特殊人群防疫安全带。
一、老年人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确保老年人掌握预防新型冠状病*肺炎的个人防护措施、手部卫生要求、卫生和健康习惯,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注意通风,落实消*措施。倡导老人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尽量居家活动,不串门,减少与外人接触。可选择在家中做广播体操等简单的方式,加强锻炼,维持身体健康。避免参加室内外群体活动,比如广场舞、打麻将、聚会等活动。如必须外出,离开家前要佩戴好口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另外建议佩戴手套。回家后脱手套、口罩,立刻洗手。备齐老人的常用药,按时服药。原则上医院,如果必须去就医,应该尽量选择离家近,能满足诊疗医院。只做必须的、急需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如果可以选择就诊科室,尽量避开发热门诊、急诊等。老人应每天监测体温,若体温过高或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自我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由医护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视病情状况送至医疗机构就诊,送医途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若无有效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与可疑症状者曾密切接触,应立即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等群体性活动,不安排集中用餐;若出现可疑症状的老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肺炎,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病人离开后(如住院、死亡等),应及吋对住所进行终末消*。具体消*方式由当地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或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操作或指导。没有消*前,该住所不建议使用。二、儿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参加聚会;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远离其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一定要戴上口罩,不随便触摸外面的物品,不用手揉眼睛、门、鼻。回到家中要立刻洗手;作息规律,健康饮食;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在家适当做体育运动。居室保持清洁,每日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养成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嘴巴、鼻子的习惯;如果有发烧、生病的情况,一定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佩戴口罩、注意保暖)医院就医。三、孕妇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出门时,孕妇和陪伴的家人必须戴好口罩,最好携带一些酒精棉片或消*湿巾以便在不方便洗手时擦拭双手。尽可能缩短外出时间,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减少与其他人接触,例如避免与人长时间攀谈或是上门做客。回到家后,外衣需挂在通风处,认真洗手(包括双手、手腕和上臂)和洗脸(包括耳鼻口)。按照医生的建议适时产检,特别是一些重要检查的孕周,戴好口罩,认医院产检。学会自我监护,一旦出现了胎动异常、腹痛、流血、流水、甚至胸闷、心慌等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孕妇出现了发烧、鼻塞、咳嗽等症状,先不要惊慌,毕竟现在处于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高发时期,如果的确存在与较多人接触的情况,医院的发热门诊,接受排查诊治。规划好自己每犬的生活作息,切不可晚睡晚起,贪食不动。保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减少孕期并发症或综合症的发生。在家中可以适当的进行冥想、瑜伽,听音乐,看书等活动,有助于孕妇心情的稳定。四、慢性病患者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与普通人群相比,慢性病患者若感染病*,会相对加快病情进展,具有更大的死亡风险,因此需要格外加强自我防护。谨遵医嘱治疗和管理已有的慢性病。备齐药物、按时服药,如高血压患者应每天测量血压,糖尿病患者应自我监测血糖和血压等,密切观察所患慢性病的症状变化和病情进展,加强与医生的联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少油少盐。多吃蔬菜水果,不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一般建议每周57天、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戒烟戒酒;做好心理调适,正确看待疫情,多陪伴家人。减少聚集性活动,避免去人员密集地方。如若外出须全程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减少触摸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设施,必要时须佩戴手套;从公共场所返回、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不用手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居家勤开窗,经常通风;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洗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扔到有盖的垃圾箱内。健康监测与就医。主动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温测量和症状观察;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醪痛等可疑症状时,不要惊慌,立即告知社区医生,按要求到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就医。原则上医院,医院检查,应该尽量选择离家近,能满足诊治医院。只做必须的、急需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C如果可以选择就诊科室,尽量避开发热门诊、急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