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眼睑炎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媒体乌龙日为何世界性通讯社没中招
TUhjnbcbe - 2020/6/8 16:31:00

媒体“乌龙日”,为何世界性通讯社没“中招”


媒体乌龙日实际上向媒体提出了两大诘问:一是如何摆正时效与准确的关系;二是如何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挑战


3月18日可谓是媒体的乌龙日包括CNN和国内诸多媒体在内大面积错发了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去世的消息。相对应的是,包括新华社、路透社在内的传统世界通讯社则顶住压力,避免了这起车祸。


事情的起因大致是这样的:连日来,年过九旬的李光耀作为世界级的*治家,其病重消息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热点。如何抢发关键时刻的消息是各大媒体心照不宣的大战。谁也没想到,一个恶作剧犹如幽灵,毁掉了许多媒体的如意算盘。


北京时间18日21:50左右,美国著名社交媒体推特站出现一张后来证实是伪造的新加坡总理公署官公告截图,声称李光耀先生于今天下午5点30分在新加坡中央医院重症监护室去世,享年91岁。该截图在互联和等国内移动通讯平台迅速传播。在国外,以抢出名的CNN中招;在国内,几乎所有国内主要媒体,如人民、凤凰、新浪、搜狐、环球时报等,均援引虚假消息进行了报道。一时之间,圈、微博圈蜡烛一片。不久,当新加坡官方辟谣消息传来,又是致歉声一片。


那么,为何新华社和路透、美联、法新等视首发为生命线的世界性通讯社没中招呢?原因在于其历经数十年甚至超百年的历练沉淀下来的严格发稿规程,有遍布全球的信息收集络。拿新华社来说,首先,对如何处理国际重大突发事件,确保时效和发稿安全有一整套成熟流程和机制;其次,充分发挥遍布全球的络优势,调动和信任驻外的第一手信息。


当然,规矩和络是死的,临阵指挥也很重要。当天,新华社国际部值班编委在得到报告后,立即责成有关室与前方分社核实,并明确要求对内对外和新媒体一律不得擅自发布相关消息。大约10分钟后,驻新加坡分社确认这是假消息,有关李光耀去世的截图也是假的。在此期间,尽管面对铺天盖地的报道和用户来电催询,新华社自始至终保持了定力,维护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大事看新华社成为朋友圈感叹的流行词。


媒体乌龙日实际上向媒体提出了两大诘问:一是如何摆正时效与准确的关系;二是如何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挑战。


时效体现的是机构的竞争力和实力,这也是各大媒体竞逐的主战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坚持的准确性则是报道的生命之所在。而这一原则,恰恰是最容易被充满激情的年轻媒体人所忽视的。姜还是老的辣,老牌媒体的定力与决断,媒体新*们还需修炼。


翻开现代史册不难发现,在准确的前提下首发重大体现了一个媒体的综合实力,这包括线人、官方信息和信息收集络等。新华社曾10秒领先全球首发伊拉克战争打响的消息,成为教科书中的经典案例。在国内媒体界,大事看新华社并非浪得虚名。


值得注意的是,首发率的提高甚至能改变媒体的命运。路透社因此从只有两个人的未入流通讯社发迹为世界驰名的大通讯社,美国CNN因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在巴格达火线报道而鼎定江山,半岛电视台则因为获得本拉丹独家视频而在美国反恐战报道中声名鹊起


沉舟侧畔千帆过。乌龙日是教训,但并不阻止媒体再度厉兵秣马,投入下一场抢大战。而这,或许就是媒体的宿命。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乌龙日为何世界性通讯社没中招